連江縣北竿橋仔村防空洞屬於掩體設施,過去馬祖處於戰地前線,戰地政務時期由各村軍職副村長(指導員)督導管理,解嚴後由連江縣政府警察局造冊列管,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《97年度連江縣北竿、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》調查時,橋仔村仍留有四間防空洞,位於:
A.環島北路路標下方,衛星定位N: 26° 14 '2.2 "E: 119°
59'41.2",現況入口已毀,無法進入不明; B.橋仔村12
號左後方,衛星定位N: 26° 14 '4.9 "E: 119°
59'43.2",現況入口已毀,無法進入不明; C.橋仔村25
號對面路口,衛星定位N: 26° 14 '6.9 "E: 119°
59'39.3",現況入口已毀,無法進入不明;
D.橋仔村90號後山山壁上,現況入口已毀,無法進入不明。
防空洞材料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(簡稱救總)、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(Mutual
Security Mission to China,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
Administration
(ICA))捐贈,一般建於村落內或邊緣,挖開山壁澆灌鋼筋水泥加上植物偽裝,內部形成兩出口的ㄇ形空間,供民眾就近避難,。軍方與各村民防中隊挖設的防空洞可容納數十至數百人不等,是兩岸單打雙不打對峙的年代中,為了保護村民的抗戰生活表象。
防空洞材料由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(簡稱救總)、美國國際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(Mutual
Security Mission to China,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
Administration
(ICA))捐贈,一般建於村落內或邊緣,挖開山壁澆灌鋼筋水泥加上植物偽裝,內部形成兩出口的ㄇ形空間,供民眾就近避難,。軍方與各村民防中隊挖設的防空洞可容納數十至數百人不等,是兩岸單打雙不打對峙的年代中,為了保護村民的抗戰生活表象。